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现属湘潭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就位于此,本集为您介绍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冲,距长沙市104公里,又名上屋场,坐落在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山冲中。上屋场东头由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于1878年买入,当时只有5间半茅屋。1917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此屋改扩建为13间。故居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成“凹”字形,占地面积566平方米,建筑面积472平方米。有房屋18间,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4间茅草房系毛姓公产,居中堂屋(瓦屋)共用。上屋场前有一小坪,坪前有两口并连的水塘,小塘植满莲藕,大塘水面较宽。屋后倚青山,松竹茂盛;屋东有菜地、稻田、鱼池和晒谷坪;屋西北隔几块菜地和稻田,是毛泽东少年时代就读的私塾旧址——南岸。
1949年8月,韶山解放。故居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派毛月秋、王淑兰等人管理。1950年冬,毛月秋等将征集到的故居家具和农具44件、革命文物6件复原陈列。1951年2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堂屋大门上方悬挂“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匾额,后匾额改书为“毛泽东同志故居”。1961年5月,根据刘少奇的意见,大门匾额改书“毛泽东同志旧居”。1965年9月28号改挂郭沫若书匾额“毛泽东同志旧居”。1983年6月27号,改用邓小平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自此故居名字便延续至今。
1952年和1967年,分别对毛泽东故居进行维修。2002年,对故居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基本恢复到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时的原貌。2004年10月至12月,再次进行保护性维修,将屋面和部分墙壁更换,对家具进行防尘防腐处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引凤山麓。纪念馆于1964年5月10号动工兴建,8月20号竣工,10月1号对外开放。馆名初为“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馆牌由郭沫若书写。初辟4个陈列室,1965年,增辟3个陈列室,1969年扩建,陈列室扩充到9个。1982年11月,经中共中央同意更名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1983年4月由邓小平题写馆名。
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10周年时先后对纪念馆进行过部分内容的修改。201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馆进行了改建,将原纪念馆和原遗物馆进行整合,形成“一馆两区”新格局。陈列内容也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大的调整修改。目前全馆陈列主题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原纪念馆改为毛泽东生平展区,内容包括10个部分:第一部分:立志救国救民;第二部分:参与建党和领导工农运动;第三部分: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第四部分:争取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五部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第六部分: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七部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部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九部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十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基立业。原毛泽东遗物馆改为专题展区,共分三大专题:第一部分:诗文书法,大笔乾坤;第二部分:毛主席一家六位烈士事迹;第三部分:永远的缅怀。
毛泽东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和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毛泽东同志故居和纪念馆自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近亿人次,几十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年,红色旅游兴起,韶山作为学习和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有影响的阵地,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学生和爱国人士,也成为了“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