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明志陈树湘

来源:听游湖南5392

简介

13.png



陈树湘,1905年出生在长沙县福临铺镇。9岁随父亲逃荒到长沙,1921年,在毛主席、何叔衡等革命活动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和创建苏区的一系列战斗,是中央红军中赫赫有名的红军师长。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接连通过敌人三道封锁线后,进入湖南道县。这时,蒋介石紧急调集26个师30万大军,在潇水至湘水这个盆地上,布下第四道封锁线。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在道县豪福村发布抢渡湘江的战斗命令。三十四师受命担任全军的总后卫,掩护主力部队渡江。


战斗打响后,朱德给三十四师下了一道死命令,要三十四师以最坚决作战,直至战到最后一个战斗人员。陈树湘带领部队赶到广西灌阳一带,与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展开了激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异常艰苦。三十四师前后左右,已云集了敌人三路大军,近十个师的兵力。同时,因为军委纵队携带了大量的坛坛罐罐,每天行军速度只有20公里,本来轻装一天可走完的路,却走了两三天。战斗每坚持一分钟,就意味着一个连一个排的消失,这对负责殿后的三十四师来说则更为艰苦。战斗到底打得有多惨烈?看过电影《血战湘江》的人,一定对这一幕印象深刻,陈树湘站在战壕里说“现在我们的任务,必须牵制住这里的三万桂军,一个都不能让他们逃出枫树脚。听我的命令,三十四师三个团,团长战死,团参谋长顶上,团参谋长战死,营长顶上,营长战死,连长顶上,如果一个团、一个营、一个连,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和阵地共存亡。大部队不能顺利渡过湘江,就是我们三十四的耻辱。”经过四天五夜的浴血奋战,三十四师完成了掩护任务,确保了红军主力全部渡过湘江。但是,三十四师的6000人只剩下了2000人。


主力部队渡江后,三十四师要迅速赶到渡口渡江。但阻击地离渡口还有80公里,通往渡口的所有道路都被封堵了,渡口也被敌人占了,并且,国民党很快就发现这支孤立无援的队伍,于是各路大军立即从各个方向合围而来,他们只有誓死突围。此时,陈树湘的政委、政治部主任和各级指战员都基本牺牲了,全师所剩不到1500人,电台被炸毁,与中央的联系也断了,一切只能靠自己。陈树湘决心,尽一切努力保存这支革命队伍。他向全师宣布:“寻找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但只要我们谁还活着出去,三个月以后井冈山上再见,咱们从头再来。”他们一路向东突围,又一次翻越广西、道县一带的大山。那个时候,已经到了冬天,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他们身上还穿着单衣草鞋,衣服早已破烂不堪,粮食也早已吃光了,山上一切能吃的也都拿来充饥了,饿急了,只能一捧一捧的雪水往口里塞,即使如此,他们却连片刻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要时刻准备战斗。最后,陈树湘只带着200多人突出了重围。


他们来到江华县牯子江渡口,渡江的时候,陈树湘的腹部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流血不止,他用绑带死死地扎紧伤口,忍着剧痛继续指挥战斗。陈树湘在道县四马桥最后一次集合队伍,清点人数,仅存的一位排长向他报告:“我们现在还有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而子弹只有100来发了。”良久,陈树湘对参谋长王光道说道:“老王,你是老同志、老党员,我把这支队伍交给你,你一定要将他们带出去!” 陈树湘心里清楚,要全部冲出去已经不可能了,出发时6000多人,现在只有不到100人了,一定要保留革命火种。于是,他再一次担负后卫掩护任务,带领自己的警卫员,进行反击。最后,子弹打光了,陈树湘被捕。湘军军阀何健命令,活着把这个红军师长押到长沙。湘军士兵用担架抬着陈树湘去邀功请赏,躺在担架上的他痛苦万分,他觉得作为一名红军师长,被押到蒋介石、何健的审判桌前,这是他的屈辱,也是整个三十四师的屈辱。陈树湘乘敌人不备,几乎用尽最后的一点力量,从腹部的伤口,毅然扯出肠子,使劲全力绞断,壮烈牺牲,兑现了他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穷凶极恶的敌人在陈树湘牺牲后,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挂到了陈树湘老家的城门上。城门正对面就是瓦屋街,陈树湘就是以这种方式回到了他入团、入党,立志参加革命的地方。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陈树湘用如此悲壮的方式,树爱国之志,践爱国之行,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