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铸军魂

来源:听游湖南4142

简介

09.png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是什么铸就了强军之魂,造就了一支革命铁军,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和中央苏区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集为您讲述铁军铸军魂的故事。

 

1928年3月中旬,毛泽东、何挺颖率井冈山主力部队进军湘南策应湘南起义,于3月28号,进入桂东暖水村。30号,到达沙田。

当毛泽东带红军到达沙田时,镇上店门紧闭,空寂无人,老百姓都望风而逃。看到这个情况,毛泽东决定就地停下来了解情况。原来,以前到沙田镇的军队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反动派大肆宣传,污蔑工农红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深受兵匪之害的群众听信了谣言,都逃进了深山野林。

 

10.png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1928年3月30号晚,毛泽东在万寿宫召开第一团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要巩固井岗山根据地,就要把桂东拿到手,把桂东作为巩固井岗山根据地的一个前哨。会上决定以班、排为单位组织宣传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消除群众顾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和工农武装。会后,宣传队遵照毛泽东的部署,打着红旗,深入沙田一带的农村出告示,写标语,进山喊话,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农民家里,他们帮助群众挑水、扫地、舂米,推磨,见事就做,与群众促膝谈心、交友,消除群众顾虑,建立军民鱼水情。群众发动起来了,躲在外地及深山老林里的人,都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中,投入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沙田农民运动的大潮之中。


秋收起义后,部队发生的系列不良现象让毛泽东夜不能寐。此前虽宣布过“三条纪律”和“六项注意”,但一到桂东,仍然出现乱烧房子、乱收浮财等不良现象。1928年4月2号晚,毛泽东再度挑亮油灯,在这间简朴的小厢房昏黄的桐油灯下,将前几个月曾宣讲过但未系统成为条例的军队纪律,反复地斟酌、修改、补充后,他挥毫疾书,将“三条纪律”改为“三大纪律”,其中“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将“不拉夫”改为“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4月3号上午,毛泽东在沙田圩老虎冲三十六石坵旱田内,集合部队进行纪律教育。他逐条逐项地向工农革命军指战员、桂东县赤卫队等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是: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从此,人民军队建设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新颁布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了工农革命军的行为准则,被刷在了墙上、门板上以及战士们的背包上,时刻牢记不违反这些纪律,从而在人民军队中得到迅速贯彻执行。 


古田会议上通过的《红军士兵会章程》中也正式收录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全国苏区红军中得到广泛推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普遍认同并贯彻执行的铁规。


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工农革命军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当作行动准则。时时处处都认真贯彻执行。当时,工农革命军的一个班进驻贝溪南边村,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给群众添麻烦,尽管天气寒冷,全部集中住在老百姓的厅堂里,地上铺着从老百姓家中借来的门板、稻草,盖的是随身携带的薄薄棉絮。乡亲看到战士们睡在没遮没拦的堂屋旁、屋檐下,心疼地腾出房子,要战士们住进去。战士们却一再婉言辞谢。虽然整天忙碌,睡得很晚,但第二天清早清早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稻草捆好,把门板上好,把地打扫干净。白天一边做宣传发动工作,一边帮百姓干活。老百姓过意不去,战士们却笑着回答:“上门板,捆铺草,是毛委员规定的纪律!”。


 工农革命军离开南边村时,见村民郭大洪家生活贫苦,因为缺少棉被,一家老小只能围坐一团烤火过夜。几位战士就将自己的棉絮、毯子送给了郭大洪:“大伯,收下吧。快让孩子们去睡。”郭大洪接过热乎乎的棉毯,鼻子一酸,两行热泪流了下来。群众对此交口称赞,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从来没有见过对老百姓这么好的军队。


工农革命军将要离开沙田时,派人到部队住过的地方进行纪律检查。当时驻扎在沙田文昌村的工农革命军跟村民借了一口水缸。还给村民时,村民发现有点漏水。原来水缸上部出现了细小的裂缝,不装满水还真发现不了。工农革命军按照《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规定作了赔偿。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在以东边山、西边山为中心的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斗中,始终得到桂东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是因为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原则和底线。

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