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为民”蒋德钧

来源:听游湖南5207

简介

本集内容为您讲述“清廉为民”蒋德钧。


微信图片_20210526104723.png


官僚制度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无数令人发指、盘剥百姓的贪官污吏,但同样也有着许多“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正廉洁、为公为民的父母官。湖南湘乡县的蒋德钧就以清廉勤敏著称。


那个时候,蒋德钧究竟做了什么,使得百姓们对他有着如此高的呼声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他的传奇人生。


蒋德钧(1851~1937),字少穆,晚号戒庐老人、乐天老人,湖南省湘乡县人。是蜀汉名臣蒋琬后裔。清末官吏,曾任四川龙安知府,在任11年,政绩辉煌。


蒋德钧在出任龙安知府以前,就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任职期间也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抱经世之志,“致力宋儒理学、古今政治之书,而于吏事研究,尤精四史、《通鉴》,凡亲民除害、雅有别裁者,收钞累帙”。其父蒋泽沄则驰书箴以“求实”,蒋德钧将其作为自己书斋名,“自是深自敛抑,思为亲民之官以自效”。这就注定了他与那种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一心为己、谋求私利的贪官污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883年蒋德钧到龙安知府任职后,曾在致友人书中表明自己的志向:“愿为餐冰茹蘖之劳臣,不愿为肠肥脑满之达官。但求政行于民,终身不晋一阶、不调一缺,决无怨悔也。”如他所说,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为亲民之官”的诺言,在自己的职位上坚守了11年,不曾晋阶,也一直保持着自身清正廉洁,为国为民。


在处理案件方面,蒋德钧奉公执法,为民除害。上任后他就发现彰明县一穷秀才杨大任因包打上控官司三十余年而致富,被害者达到数百人,蒋德钧便立刻查明事实,将其收押看管。后来,杨大任潜逃时落水溺毙,江油、彰明两县百姓,“闻者相庆,以谓除一大害”。蒋德钧审理案件必定坐上公堂,亲自查看百姓呈词,摆事实、讲证据,让人心服口服。他简化审理程序,减少了其中繁琐的步骤和各种杂费,极大的方便了百姓,也提高了办案效率。据统计,他审理了将近2万起案件,为百姓主持公道,切切实实的维护着公平正义。


在少数民族治理方面,蒋德钧采取多重措施,维护了龙安府的安定。因为龙安府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盗贼盛行,一向难以治理。蒋德钧首先采取的是实行类似于今天“群防群治”的保甲之法,订立章程,选出保正、甲长。但由于社会治安过于严峻,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后来蒋德钧采取严厉打击的方法,重金悬赏捉拿势力较大的土匪,抓捕之后将其严刑正法。除了从大处着手,他还常常微服私访,得知有地痞恶棍便立即抓捕、惩治。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社会风气大为改善。湖广总督张之洞听说后,大加赞赏,曰:“知府虚设久矣,此君起而张之,是真豪杰之才。”


在民生方面,蒋德钧注重革除不良习气、发展经济,同时还注重人文教化。针对当时龙安的赌博风气,他制订了砍头、拆房的严酷处罚,及时刹住了龙安的赌博的不良习气。而为了富裕百姓,他甚至用自己的俸禄建立起江油广仁堂,收养鳏寡孤独、穷苦的百姓;设育婴堂、慈幼会、节孝局等,为贫而无力之妇女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889年6月,龙安发生严重洪水灾害,蒋德钧迅速动用官府剩余资金甚至用自己的俸禄倒贴来赈济百姓,第二年又组织行修堤坝,使百姓生活逐渐恢复了发洪水之前的安定。为教化百姓,他增修书院,请名师讲课,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1887年,蒋德钧趁重修江油匡山太白祠的机会,在祠堂旁兴建了规模更大的匡山书院,置办学舍,购置书籍,调集府属生童来院学习,聘请“蜀中三李”之一的著名学者、曾官至湖南布政使的李榕为书院山长,主讲十余年,成就人才甚众。其时,龙安府举乡试、中贡士与选拔者,均是龙州、匡山两书院的学生。现在,江油市的文化名山即大、小匡山,是江油市的风景名胜区,大匡山于唐代就有寺庙,寺址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读书处,诗圣杜甫入蜀到江油曾吟诗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蒋德钧为官11年却官清如水,大部分所得都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未曾想着为自己牟利。尽管他官职不高,却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尽职尽责,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无愧于百姓的爱戴,更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楷模!


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